煮飯神隊友! 廚房刀具推薦與選購指南:認識廚用刀具、清潔與保養一次搞定
當你正滿心期待準備一頓簡單美味的餐點時,卻因為一把刀具的限制,讓原本簡單的備料過程變得很麻煩,切肉切不斷,切蔥還會連接在一起,切不斷、理還亂嗎? 廚房不是戰場,往往只需要一套精選的「萬用刀組」就能迎刃而解。本文將從選購建議、材質比較、到日常清潔與保養,為您提供一套完整的刀具解決方案。
廚房必備刀具推薦:精選家用「萬用三刀組」
小資家庭廚房的器具選品要點:不占空間、保養便利、使用頻率高,而在此條件下,小編推薦以下三種刀器,主廚刀、三德刀與水果刀:
主廚刀、三德刀、水果刀的使用情境與選購指南
1. 主廚刀
(1) 肉質緊實的魚肉類與大型蔬菜,適合中大型食材處理
(2) 處理小食材較不靈活
KELA - Acida不沾主廚刀(黑20cm)

2. 三德刀
(1) 切菜、魚與肉等較軟食材,刀面凹槽可減少沾黏
(2) 不適合剁骨或處理冷凍食材
tescoma - Presto三德刀(20cm)

3. 水果刀
(1) 較軟或小型蔬果削皮、去籽、雕花,適合精細處理與手持操作
(2) 刀身短,不適合處理大塊肉類或大體積蔬菜
KELA - Acida不沾蔬果刀(黑9cm)

你一定有聽過水果刀,但要如何區分主廚刀跟三德刀?可能就不知道了吧!小編整理重點跟選擇如下:
主廚刀 vs 三德刀:該如何選擇?
1. 主廚刀
(1) 刀尖:尖銳,適合穿刺或挑起食材,例如修整肉筋
(2) 特性:較容易沾黏食材,需要更多技巧避免
(3) 適合情境與使用者:
■ 處理大份量食材
■ 歐式料理常用
■ 烹飪熟練者
2. 三德刀
(1) 刀尖:較鈍或圓,安全性較高,適合快速推切
(2) 特性:有凹槽設計,有效減少食材沾黏
(3) 適合情境與使用者:
■ 處理精細食材
■ 日式料理常用
■ 新手友好
還有還有,你應該也有看過刀子的材質,不是鋼材,整把刀拿起來很輕巧,那就是陶瓷刀啦!到底不鏽鋼刀跟陶瓷刀有什麼不一樣,請看以下分析:
不鏽鋼 vs 陶瓷:刀具材質特性解析
1. 不鏽鋼
(1) 刀鋒:耐用度高,刀鋒不易斷裂
(2) 維護辦法:易於維護,可使用磨刀石、磨刀棒或磨刀器修復
(3) 重量:重量較重
(4) 其他:從平價到高階專業款都有
2. 陶瓷
(1) 刀鋒:不可用於較硬食材,容易破壞刀刃
(2) 維護辦法:需使用特殊鑽石磨刀器或送回原廠保樣,較難以維護
(3) 重量:重量較輕
(4) 其他:不易氧化變色、沾黏食材、殘留異味,較可保留食材原味
選擇完要購買的刀,開開心心的將刀帶回家,打開來,要用之前常會遇到的問題,又是什麼呢?小編蒐集新手常見Q&A,讓你的疑惑,我們一次解決:
Q1:新買的刀具需要開鋒嗎?
現今原廠的刀具皆有高製作水準,新品皆具備足夠鋒利度,足以應付日常家庭使用,無需擔心不夠銳利。因此,拿到新刀後可直接以中性清潔劑與熱水搭配海綿輕柔清洗刀面與刀柄,擦乾或烘乾後即可使用。
Q2:如何延長刀具壽命?日常清潔、磨刀與防鏽保養
一套優質的刀具,經由正確保養可使用數年,因此須注意:清潔與乾燥、使用溫和洗劑與刷具,以及觀察刀刃鈍化與定期磨刀。
1. 清潔與乾燥
不論用於哪些食材,使用後請立即手洗並擦乾,存放於乾燥環境。若材質允許,也可使用洗碗機清洗,以減少水漬、生鏽與異味殘留,延長刀具壽命。
2. 溫和洗劑與刷具
避免使用強效洗碗精或金屬刷、鋼刷等硬質刷具,這些都可能刮傷刀面、加速氧化。因此建議使用中性洗劑搭配柔軟海綿,溫和清潔更安心。
3. 磨刀與鈍化判斷
使用頻率與砧板材質都會影響磨刀週期,可能從每週一次到數月一次不等。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是:當刀變鈍,就是該磨的時候!
Q3. 如何使用磨刀器?
請先確認刀器的材質與屬性,非所有刀都適用同款磨刀器
第一段:粗磨(用於鈍化或缺口修復)
1. 將磨刀器穩固放在乾燥防滑檯面,握緊手柄避免晃動。
2. 將刀刃底部對準粗磨槽(Coarse),保持垂直。
3. 以穩定力道,從刀根開始單向向後拉刀,重複約 3–5 次,修復損傷並重塑刀鋒角度。
第二段:細磨(用於精修與拋光)
1. 將刀刃移至細磨槽(Fine),僅用刀具自重或輕力操作。
2. 單向後拉 5–8 次,去除毛邊,使刀鋒更平滑銳利。
3. 擦拭殘屑後可試切番茄等食材,確認磨利效果。
MasterClass - 兩段磨刀器

終結刀具煩惱,從選擇好刀具開始!
飲食健康觀念的盛行改變個體的飲食習慣,開啟自煮時代。本文以「刀具選購與使用指南」,從基本的刀具選擇,到很多人都疑惑的開鋒與保養,提供完整且清晰的方案,讓您的自煮體驗從此效率加倍。現在你只差最後一步:選擇一把值得信賴的刀具。